开始之前,简单聊聊我自己。双非本科,211硕士,先后在腾讯(实习)、51信用卡、阿里巴巴、网易工作。目前一共打工3.5年,不爱加班,不爱内卷的非科班前端开发工程师。
写这篇文章,其实更多的还是自己在内卷大环境下的一些默默的抗争及闲暇之余的一些思考,仅供参考。
先回答几个问题。
卷过吗?卷过;
工资高吗?同等条件中位数稍上;
几点能下班?日常6点半吃饭,吃完就下班;
几点上班?坐在工位电脑前基本上10点;
上级不说吗?有聊过;
怕吗?怕;
慌吗?不慌;
绩效呢?以阿里的体系来讲,361的6;
下班早爽吗?爽;
内卷和奋斗
我认为,内卷是这两年由互联网行业带火起来的词,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名词,奋斗。
现在的很多文章,把内卷换成奋斗,就是前几年流行的鸡汤文。这二者,在行为上,其实并无不同。变化的,也只是大环境而已。
学生时代,你读书读到晚上10点,我就读到12点,你早上6点起,我就5点起。
职场上,你加班到凌晨,我就加班到第二天。
程序员上,不单比加班,还比技术项产出,再绞尽脑汁插一脚业务,插一脚管理。
把时间往前推几年,这些行为其实是被提倡的。
这就很有趣了,同样的行为,前两年被称为奋斗标兵,这几年就被称为卷王,这中间到底什么发生了改变?
我认为主要是大环境。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劲头已经过去,在市场还未饱和时,企业的奋斗,个人的奋斗,往往有很多的赛道,欣欣向荣的行业,源源不断的大蛋糕,导致只要好好干活,就有自由的可能。而这几年,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人员饱和,干活再好,连自由的影子都看不到。
这中间大环境带来的改变,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增量市场下,奋斗能自由,存量市场下,拼命奋斗也不能自由。而是否是在增量市场下进行自我提升,我认为便是个人奋斗和内卷的分界线。
当然,现在的内卷,早已经不单单是打工人的内卷,各行各业, 餐饮、酒店,网店,实体店,都在内卷。内卷也不是这几年出现的,只是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个过程。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存量市场下市场渐渐走向饱和的必然。
说到这里,为了避免贩卖焦虑的嫌疑,可以负责任的说,普通人需要焦虑吗?大可不必。
纵观历史,只要有人,有市场,竞争、内卷几乎就不可避免。小到小吃店,大到行业,无时无刻,内卷与竞争都存在。只要市场不饱和,那么总会繁荣。而市场饱和后,汤也会一直存在。其实对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企业的这点汤足以维持自己的生计。
那么,存量市场里面,是否有破局之路,有,难。
那怎么办?其实也非常简单,换个增量市场就完事了。
简单打个比方,大学毕业选专业。前几年大红大紫的土木工程,搭上了国家基建大力发展的快车道,早起加入的同学吃肉,你再看看这两年毕业的学生,汤都快没了。
再到后来的通信工程,再到计算机专业,行业逐渐饱和,市场进入存量阶段,不内卷反倒是奇怪了。
怎么不内卷
其他行业的我不好说,只能结合我目前的前端开发的工作,讲述下我对内卷的抗争手段作为参考。具体的行为可能不具备照搬的可能,但是背后的思路是通用的。
杜绝吃饭排队&慢悠悠的散步社交
阿里的西溪园区非常大,食堂也很大,每到12点,会有非常大一批的同学,不慌不忙下楼,排队打饭,刷刷手机,可能排个队半个小时就过去了。吃完饭,就会看到散步大军,遍布整个园区,或和同事聊聊天,或和上级打打关系,半个小时又过去了。晚饭亦是如此。
你会发现,大家宁愿这一个多小时花在非工作上,也不愿晚上提前一个小时下班。
当然有一部分同事认为这是同上级交流的好机会,这里我持反对意见。亲如父子,腻如夫妻,每天都不见得能说多少话,指望中午同上级吃饭的时间表现自己,聊国家大事,聊工作,你累,上级也累。
针对这一点,我选择错峰吃饭,坚决不排队,不慢悠悠的聊点有的没的以及散步,少一分钟,都是对我下班时间的延长。
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来完成公司工作的时间其实加长了1-2个小时,用来完成一些需要加班完成的工作其实也足够。
从而实现六点半吃完饭就下班的反内卷第一枪。
向假负责说不
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价值观中,基本都有类似一条,负责,主人翁精神。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起初其实都是特别负责任的,公司付工资,打工的认真完成工作,这一切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偏偏很多中间层走偏了。
他们认为,所谓负责,就是24小时待机,所谓负责,就是996,所谓负责,就是坐在公司瞎忙,也不能早点下班过自己的生活。
而这恰恰是恶性循环的开始,反正有没有活都要加班,不如慢腾腾的做,还能少干点工作。
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底层打工的其实改变不了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
早下班,并不意味着我对工作不负责。
下班之后,时间是我的。
事情一定要今天晚上加班完成吗?
这个会非得在下班时间开?一定要我参加吗?
相信很多人都清楚这些道理,但是实际落地,看到老员工不走,看到大家都在开会,实在不好意思自己先走,即便走,也总是偷偷摸摸。
虽然我强行逼自己勉强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大环境之下,枪打出头鸟,确实很难。
但是相比之下,参照国外的程序员发展,我相信眼前的这些,都只会是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加入,也必然会带来一些改变。
找准发力点
顺利做到上述两点之后,按时下班基本上就能做到了。
如此一来,就基本上拥有了晚上8-12点的个人娱乐时间。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练练自己喜欢的乐器,过过自己得生活,当然,有娃的,有宠物的,也多了更多的时间陪伴。
之前在阿里的时候,晚上10点下班,有时候开会能开到11点,此时下班回家,除了洗澡睡觉,什么力气都没有。以至于有一天看到下班路上的夕阳都一阵唏嘘。
但是,回到家之后,心里其实难免会慌,别人还在卷,自己不卷,竞争力必然下降,到时候裁员会不会到自己,到自己之后还能不能找到下家?
工作这个东西,带来的收益其实分两块,一块就是每个月的工资,而另一块,是个人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
在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程序员环境下,通过减少排队吃饭、散步挤出来的时间,可能只是刚好能满足个人完成公司的业务需求。而个人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这些是没有时间去做的。
虽然公司支付薪水,我们完成业务需求,就能达成交易。但是市场是残酷的,只是保守的围着自己的历史业务能力,很容易被淘汰,这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的问题,整个社会的事实就是这样。
相信大部分的程序员,在工作几个月一年之后,通过写完业务需求,能带给自己的提升会越来越少。
这时候就更需要按时下班了,我本人通过这个分界点,上班就把大部分精力好好做业务需求,下班后,除去个人娱乐,一部分的时间就是我提升自己的时间。
提升的方式很多,每个人的路子及兴趣都不同。这里只能简单说下我的思路作为参考。
对于我们前端开发的程序员来讲,目前在前端技术领域,其实进入了存量阶段,前一批人赶上了前端技术大爆发的时代,做个组件库,写个脚手架,写个框架,造点轮子,就可以职场晋升无忧。
而目前技术进入增量阶段后,想往上走,就开始转业务,转管理,或者做一些大部分一线开发接触不到的技术领域,比如设计稿转代码,可视化搭建,webide,智能化等领域。
而我作为一名一线的技术人,晚上的时间空出来之后,除去单纯的娱乐时间,留给我的时间其实也不少。而依靠脑力的工作,往往会更加需要一些空闲的时间去思考。这部分空闲时间的思考,是在公司单纯做业务所不能收获的。
具体点,这部分时间,我基本上一方面用来探索新领域,这个社会其实变化很快,但是也慢,只有不断学习跟上,才有那么万分之一的可能实现财富快速积累。这其实也是反内卷的一种方案,找到不饱和的市场。
而另一方面,是持续在前端工程师领域提升自己,这或多或少是一种无奈,大部分的人生经不起折腾,稳定发展,螺旋上升才是最稳妥的方案,毕竟没有谁只需要对自己负责。我在这一领域,选择的是webide这条路子,结合部门需要,也算兴趣与业务相称了。
最后
2022年初,阿里开启了部分有条件的部门试行每周一天居家办公,2月中旬,携程开启了全公司每周2天的居家办公。整体来讲,国内的互联网正在转型,不论真实效果如何,也不论背后真正的原因如何,明面上看都是一种进步。相信越来越多的公司跟进也是迟早的事情。
蛋糕就这么大,能吃到肉的毕竟是少数,喝汤其实也足够,市场总会到达一个平衡点。
个人不过沧海一粟,用自己的节奏生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