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面试的时候,有些公司直接问我写过什么组件,而当时的我的回答是:封装ajax,封装事件处理(兼容性),前端路由,这些方法组件,而并没有一个比如下拉加载,轮播,加载中,拖拽这样的配合css以及js的这种组件。当时最后的结果就是现场思考:一个轮播组件,该有哪些方法,应该暴露什么方法,暴露什么属性。所以最近静下心来,也刚好在自己做的一个前后端分离的小项目中用到了下拉加载,就顺带把这个给抽离出来。记录一下写组件的过程,希望能够加深自己的感悟。
下拉加载的实现原理
下拉加载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实现方法也有很多种,这里我采用设置margin-top为负值,监听touchmove或者mousemove事件来检测手指或者鼠标的位移,从而移动margin-top,在达到下拉阈值之后,touchend或者mouseup事件进行回调函数的处理。从而完成重新加载。原理很简单,但是在我实现的过程中,还是碰到了不少问题。下面一一说明。
具体的实现
按照需求驱动型的思路,我要新建一个上拉加载类,这个类应该至少具有两个方法:
- start:通过这个方法,上拉加载启动。
- remove:通过这个方法,移除上拉加载相关事件。
同时,需要有一些参数: - content:在哪个元素上下拉进行加载
- callback: 当下拉加载触发的时候要进行什么样的回调
- ptr: 显示下拉的loading的元素
根据上述的说法,大致的结构应该是这样:
var callback
var pullreload = function(options){
this.content = options.content;//目标下拉元素
callback = options.callback || (default自己设计一个默认的回调)//下拉触发后的回调
this.ptr = options.ptr;
this.start = function(){}//绑定事件
this.remove = function(){} //清除绑定
}
可以看到,上述callback定义在外部,这是因为touchened,mouseup这些事件中需要对其进行操作,定义在内部,一方面是事件回调不好进行访问,另一方面,用户能够通过this.callback进行访问,这个可以有,但是我并不希望用户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修改callback,将其放在外部,除了内部函数,没有别人可以访问到,能够私有这个变量,达到私有的效果。事实上,个人感觉,用原生js写组件的话,有些方法需要放在外部,而有些方法需要放在属性,有些方法放在prototype上。这些取决于实际的应用,不希望实例访问,当然是放在外部合适,而希望每一个实例都拥有,放在属性上更合适,而公用的方法,适合放在原型上。最后,外部通过立即执行函数包裹或者webpack等工具进行打包,都可以避免外部私有变量污染全局。
除了上述变量,还定义了一些私有变量以及方法,最终的代码框架如下:
//检测是否正在拉动,start设为true,end设为false,防止移动二次滑动产生干扰
var isDragging = false;
//是否达到阈值,下拉到一定程度之后,为true,否则为false
var isThresholdReached = false;
//记录下拉初始鼠标位置
var popStart = 0;
//设置初始阈值
var threshold = 20;
//记录上一次end回调是否执行完毕
var isend = true;
//记录当前是否处于最顶端
var isTop = true;
function getheight(event) {
//通过event获取高度,因为pc端和移动端不同,单独写一个方法来解决兼容问题
};
function movestart(event){
//记录初始位置,判断是否位于顶端
}
function moving(event){
//检测滑动方向,进行相应的位移
}
function moveend(){
//检测是否达到下拉阈值,达到则进行回调,否则恢复初始状态
}
var callback;
var pullReload = function(options){
this.conte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options.content);
this.pt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tr');
callback = options.callback || function(){};
this.start = function(){
//绑定事件
}
this.remove = function(){
//移除事件
}
return this;
}
export default pullReload;
源码见这里,里面是js和css分开写的,最后通过webpack进行一个打包从而完成组件化。
碰到的问题
- content加载好之后,start中应该进行所有事件(touchmove)的绑定还是当touchstart或者mousedown之后进行事件的绑定?
这里的话,有几个考虑,一方面,touchmove触发频率特别快,一直绑定给的话,对资源浪费很大,另一方面,touchmove并不需要实时绑定,因为当touchstart之后,如果此时并不处于最顶端,那么touchmove是完全不需要触发的,基于上述两点,我对touchmove,touchend事件的绑定在touchstart中当检测到用户处于最顶端的时候进行绑定。 - event.preventDefault(),主要在touchmove事件中存在问题,因为touchmove事件的默认行为是滚动,如果不进行event.preventDefault()事件,那么在最顶部的时候,用户下拉造成滚动,那么此时滚动条会发生一些奇怪的行为,进而导致检测到的用户触摸点的位置发生偏差,从而导致阈值的不正确触发。而如果执行event.preventDefault()的话,又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当用户处于最顶端的时候,上拉,因为event,preventDefault()又带来另一个问题,拉不动了,这个时候用户无法上拉。很尴尬,迫于无奈,我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在touchmove中进行一个上拉下拉的检测,上拉就不禁止默认,下拉禁止默认行为。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 touchmove,touchend事件绑定在content元素上还是document上?
这里主要是因为用户有可能在电脑上一滑,滑出了content的范围,就会导致touchmove,touchend没有触发,进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稳妥起见,我绑定在了document上,当然,因为只有在最顶端的时候才会绑定个,所以性能上的损耗其实并不大,并不会影响用户非下拉状态下的体验。
小结
组件的考虑,其实还是在暴露的方法、属性,以及私有的方法,属性上的取舍,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取舍,才能上组件更加通用,可靠度更高。个人认为:不希望实例访问,当然是放在外部进行私有更合适,而希望每一个实例都拥有,放在属性上更合适,而公用的需要暴露的方法,适合放在原型上。
下一步的计划希望能将这个小小的组件放到npm上,之前也一直没有试过,用来体验一把npm install还是很好玩的。